
扫 一 扫 关 注 我 们
其一、餐厨垃圾的特征
1、生物质含量较高
我国餐厨垃圾的生物质含量平均值在16%~22%,北京某高校食堂的餐厨垃圾的成分,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40%~60%,蛋自质含量为15%~17%,脂类含量为6%~24%。因此,餐厨垃圾的可生物,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。
2、含水量及杂质成分高
由于餐厨垃圾产生源头管理不规范,从而造成含有较多的杂质。另外,餐厨垃圾的含水量也很高,一般在75%~93%。因此,它极易酸败腐烂,产生恶臭性气味。这不仅造成了收运及输送设备选取的困难,而且厌氧厨余垃圾处理分体机工艺选择的范围较小,同时还增加了前处理的难度。
3、脂类及盐类物质含量较高
餐厨垃圾中含有较高的油脂类物质,如油酸甘油酷、脂肪酸甘油酷等,还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及Ca2+等无机盐,这对资源化的产品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。由于沼气发电上网困难,对新能源的补贴较少等原因,而回收废弃油脂制取生物柴油获利较多,因此多的业主选择将餐厨垃圾进行油脂分离后制取生物柴油,很少有人采用餐厨垃圾为原料生产沼气。
其二、智能化厌氧发酵处理技术
这是近年来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在沼气工程中的应用,通过安装探头、电脑软件等设备,实现了沼气发酵工程的在线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等多种智能。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大中型沼气工程都采用了智能化控制技术,运行管理效果良好。
以泰安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例,项目点紧邻泰安市垃圾处理场。采用CSTR厌氧发酵工艺,日处理餐厨垃圾等废弃物200t,日产沼气15000m³。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:原料预处理+油水分离+CSTR中温厌氧发酵工艺。有机质收集率及杂质去除率均在95%以上,实现了自动进料、自诊断、自调整和远程监控、实时状态查询等智能化。该项目集成了物联网、智能化平台、厨余垃圾处理装置预处理分选等多种技术,是“互联网+”应用到餐厨垃圾处理中的成功典型。我国自2010年以来,启动了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,截至目前,已有83个试点城市,在建和已建成的处理厂90%采用的都是厌氧发酵技术,该技术路线不仅单一,而且投资成本高、运行管理要求严格。据调研,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能正常运行的不超过10个。因此,如何提高已建处理厂的运行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2021-01-13
2021-01-09
2021-01-05
2021-01-01